89句道家思想精髓九个字精选
道家思想精髓九个字
1、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2、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3、如果以品牌,炒作,证书来证明一个人或某件物的价值。人们往往会被蒙骗。人们应该去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真正价值所在。因为虚荣心的关系,人们往往会花大价钱买性价比超低的东西。好比一个人买了一件名牌花了两千,而他去在别人面前炫耀时,别人却会认为这件衣服值两佰元。这是因为别人是以这个人的水准来横量这件衣服的。这样花大价钱不仅没得到快乐反而得到痛苦。有的人去有名的大学校花几万学知识,只是为了证书。而在名气小的学习班可能只要几千就能够学到同样多的知识。往往学习班的老师在教授时会更用心。等毕业大学校当然有证书,可是应聘去,老板要的却是实力,那个证书就没有用了。而且如果以证书来评价一个人的水平时,往往会有一些人花钱买来假证书,滥竽充数。使很多真正有才华的人不能去发挥自己的价值。只有去掉虚荣心才能远离这些痛苦。
4、对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科学范式,始终在追求事物内在的道,而在道的追求中形成以道为核心,以天地人关系为主线,以自然为原则,以道、元气、阴阳、有无、自化等为基本概念的有机科学思想体系。
5、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6、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7、曾国藩人生低谷时,是凭借以上12字道家箴言——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大悔大悟,走出困境。我们如果人生低谷时,也能用曾国藩的这副对联来自救,或许可以早日否极泰来!朋友们,您觉得呢?
8、这段武功描写,看似匪夷所思,莫名其妙,实则内涵深邃,弃其形而重其神,舍其末而逐其本。张三丰毕生钻研达到的最高境界,便是以柔克刚的太极拳。当张无忌领会到了这“慢吞吞”、“软绵绵”的剑招的真谛——“轻灵似羽、圆转不断、以静制动、绵绵不绝”之后,用木剑也能连克赵敏手下的三大高手。用木剑对抗锋利无比的倚天剑,体现了道家以己之钝,御敌之锋,以柔克刚的智慧。《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张三丰强调太极剑的“剑意”,一是圆转不断,绵绵不绝,以柔克刚;二是不主动出击,后发而先至,顺物之性,因势利导。
9、行事原应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道家思想精髓九个字)。
10、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
11、第个人平安取决于社会环境平安。对此,《淮南子·览冥训》有精彩论断:昔日黄帝治理天下,“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忿争之心”。所谓“人民保命”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这种描述,反映了道家学派极端重视社会整体生存环境治理的情形。
12、大意: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13、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14、同时水是柔弱的,却没有东西能胜过他,正是因为它不刚强,柔性至极,所以刀砍到水里,水还是会继续流。并且水还经常能胜刚强,如江河湖海乘势而下,谁能阻挡;水中坚石,也一样会被磨损削平。而对于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也一样,刚强未必有益,要学会水的柔,才能不败甚至胜刚强。
15、 说到道家思想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必然要提到道家写经,道家写经的过程是道学与书法紧密结合、相互影响、交融渗透的过程。开始道家经书必须由精于书法艺术的经生抄写,但是在与世族名士的交往中,有意放宽了对写经者的要求,只要善于书法皆可获得写经的权利。“善书”和“有道”是对写经者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在抄写经书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书法技艺,也从中受到了道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的发展。
16、书道线条既具象又抽象。说它具象,是因为线条是看得见和摸得着的;说它抽象,是因为线条本身不是具体描摹自然界中的任何具体的物象,有很大的模糊性。书道墨迹之所以会产生美感,就在于其模糊的线条会让欣赏的人联想到某种具体的事物,从而进入那种“望之有形、就之无迹”理想境界。
17、 王羲之是道学和书法都造诣高深的典范,他出身于晋代的名门望族,堂伯父王导是名闻于世的东晋丞相,另一位堂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他的整个家族都是虔诚的道学信仰者,他在这种书、道合一的氛围中长大,养成了飘逸放达的性格,他不恋官场,辞官专司书法,书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使道学文化与书法艺术的结合几乎达到了至臻至美的境界。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可谓千古绝唱。这幅书法艺术神品的字里行间散发着豪放飘逸、自然豁达的浓郁的道学气息。他的书法作品被奉为圭臬,犹如一把审美之尺,衡量着后世书法作品的美丑优劣。
18、这个“江湖”很复杂,里面的人物很极端。有着任我行、东方不败、左冷禅、岳不群等权力欲望极强,为了达到个人理念不择手段的人,也有任盈盈、令狐冲这种放浪形骸,崇尚自由,对权力毫无兴趣的人,用金庸的话来说,他们是天生的隐士。
19、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柱之曾以黄老道家的形式在先秦和西汉初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后世有人用道法家称呼黄老道家。
20、“无为”作为老子思想核心,其“不敢为天下先”的“无为”之“为”,指的也就是远古“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诸如“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云云,都是在言“中(衷)”。
21、唐代孙过庭是第一个看到书道与道家哲学关系的人。孙过庭在他的宏著《书谱》中说:“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颐。”这句话中,“穷”与“测”都是动词,都是“研究”的意思。“微”与“妙”都是道家哲学术语,《道德经》云:“常无,欲以观其妙。”,“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这段话中的“推移”是运动、转化的意思。“奥颐”是指深密复杂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凡搞哲学研究的人,会从书道的线条运动中得出事物变化的道理。同理,锐意于书法研究的人,必然会从道家哲学中得到更多的启迪。
22、曾国藩在思想上“一生三变”:在京城当官的10多年,他锐意进取,奋发向上,崇尚“儒学”;受命镇压天平天国运动后,到咸丰7年回家奔丧期间,他极力推崇“申不害、韩非”的法家思想,为人刚强残忍,人称“增剃头”;咸丰八年再次出山后,曾国藩又转而推崇“老庄”的道家思想。
23、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4、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25、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26、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学理论中,“意象”思维随处可见,并成为后来书学理论的主导性思维方式。首先是卫夫人关于点画的美学意象,奠定了“永字八法”的理论基础;其次是“力为骨体”的概念,就是用“骨”的意象来表征线条的力度美感。卫夫人提出了线条力度美感中的“骨”、“肉”、“筋”意象,经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的阐释,到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的完善,“力为骨体”的思想最终在书写线条质感中得到确定。直至苏轼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不为成书也”,线条质感的复合意象则更趋完整。
27、《倚天屠龙记》中第二十四回有这么一段故事:武当山张三丰遭到元朝派来的刺客的偷袭而身负重伤,无力对付大批高手。危急关头,张无忌挺身而出,与元朝的高手比武。张三丰就当众教给张无忌一套“太极剑法”,让他来对付“八臂神剑”东方白。张三丰一路剑法使完,竟无一人喝彩。众人都很诧异这样慢吞吞,软绵绵的剑法如何能对敌过招。张三丰三次问张无忌,“你记得了没有?”,张无忌第一次回答“已忘记了一小半”。第二次回答“已忘记了一大半”。最后回答说全都忘干净了。而张三丰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微笑着点点头。而方白张无忌只用一把木剑就与手持倚天剑的“八臂神剑”东方白去对阵,结果很轻松地取得了胜利。
28、道家文化的主要观点是“循道全天,自然全美”。老子认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一个“一”字,表现了道家先哲之了不起的创造与抽象概括能力。“一”字是最简单的,然而它又是最复杂的,因为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古人“观物取象”是从“近取诸物”开始的,首先是发现了男女自身的差别,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说:“画一以象男根,分而为二以象女阴。”由此又“远取诸物”,发现了天地万物都是“负阴而抱扬,冲气以为和。”(《道德经》)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对立统一的。“合一”绝不是简单的相等或重合,而是异质“同形同构”,是自然形成自然而然的。
29、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30、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31、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32、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33、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3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35、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36、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37、九字真言为中国道家与兵家所盛行的秘术。东密受到我国道教的影响(使用护咒法),传入日本后,混入真言密教之一部,并被误抄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而成为日本修验道之山伏所重视的咒法,沿用至今。
38、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伍道什字东街15号
39、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40、敬胜怠,义胜欲:用自己的勤敬去战胜懈怠,用正义去战胜自己的私欲。
41、道家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核心是“道”。道家的全部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以道为本的哲学思想基础上,这也是其理论的深邃之处。在道家看来,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也是人类生存法则、人生道德意蕴所在,思想道德教育应以道为起点,以道为指归。我们应该从博大精深的“道”论中去领会其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
42、者者,者乃成相之意,与此当显真意。龙虎上下而行,于玄关而合阴阳相遇,如春阳融雪,又如泼火遇油,自然而然一点本源现于混沌之中,活泼泼,圆融融,得大药而金丹成。(元神童子于玄关初显现,初时一点,日渐长大)
43、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4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5、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6、“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47、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48、两千多年来,道家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思想流派,特别是作为汉、唐初期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和统治思想,必然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49、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
5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1、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52、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53、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54、新浪微博|@西安万寿八仙宫官方网站| http://www.baxiangong.cn
55、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5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7、大意: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58、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9、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观。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的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
60、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
61、 汉代书法宗师蔡邕在他的书法论著《九势》中指出:“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充分阐释了“自然”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道家思想在书法艺术创作上的影响。王羲之对此心领神会,他的书法自然天成,姿态绰约,没有任何人工雕凿之痕迹,一生追求书法的自然秀美、潇洒飘逸之风韵,达到了超凡脱俗的极高境界。成为中国书法千古之圭表。
62、中国书道与道家哲学有着天然的必然联系,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与道家哲学相得益彰,不谋而合。中国道家哲学博大精深,对中国书道进行了高层次的阐释,对书道艺术的学习、研究,以及创作、欣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6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64、10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
65、道家的“大道至简”的思想与书法艺术的精髓不谋而合,最顶端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简洁。书法本身的点画之简洁是其他艺术类别所无法比拟的,纵观书法发展过程,是从繁琐到简约的发展过程,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由繁至简的历史。隶变是一场书法史上的深刻革命,将繁琐变成了简约,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行书、草书更是由繁至简的典范。
66、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67、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68、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
69、从学剑的过程来看,传统的武侠小说提及高手,总是描写他们如何过目不忘,学招神速,而在《倚天屠龙记》中却另辟蹊径。张无忌经历了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心领神会的过程。渐渐淡忘招数,抓住剑意,从有到无,在从无到有。陈家洛的“庖丁解牛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个学习的过程让我不禁联想到禅宗所说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70、可以说“道”是古代书学理论中的核心范畴。汉代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种观点直接与老子的“道法自然”相关联,这只能算作是“道”的显性形态。在书学理论中,还有一些如“藏头护尾”,“无垂不缩,无往不复”等观点,这些观点由于曲折地反应出道家哲学的矛盾转化原理,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前后相随”的道家文化思想。这些观点可以看作是“道”的隐性形态。书写中种种对立统一关系,如俯仰、顿挫、曲直、高低、大小、长短等等,都是这两种形态的反应。在书学理论中,“道”的显、隐性两种形态,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共同构成书学理论的内部支撑。
71、梁启超先生也给出了答案:“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72、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73、 “法天贵真”是庄子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被看作是庄子美学思想之滥觞。它告诉人们只有真诚才能打动别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实现“大美”“至美”,必须以“贵真”为前提条件,真实性决定了自然美,书法之美就在于写出真性情,在于真实情感的流露。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之所以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就是他在这幅作品中书写的每一个点画,都是真情实感的释放,是他血与泪的真诚倾诉,从这幅作品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对叛贼暴行的怒吼和对侄儿怜惜的柔情。这幅佳作可谓天下大美之绝品。
74、 孙过庭的《书谱》中对书法做了如下的描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作了形象的比喻,“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蔡邕在《笔论》中指出,书体的间架结构,必须要赋予它多种的形态,有的犹如端坐行走,飞翔舞动,往来回转,俯卧腾起,愁苦喜笑,有的犹如虫子啃食木叶,有的如同利剑长矛,有的如同强弓硬箭,有的如同水火,有的仿佛云烟迷雾,有的好比太阳月亮。总之,纵横分布的字体结构一定要广泛汲取自然现象的美妙风姿,方可成就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书法从自然万象中获取灵感,物化的自然和人化的自然都成为书法的取法对象。
7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6、道家是两头堵——什么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什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什么道可道,非常道。什么名可名,非常名。什么无为就是无不为。反正是这样说也行,那样说也管。怎么说都有理。其实就是朴素的辩证法。这就叫“出世”,道家是万事想得开。
77、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7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7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80、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81、老子《道德经》之后,《列子》《庄子》等先秦道家典籍以及汉代以来的制度道教经典文献,大量地论及“平安”。其中,有两个方面内容尤其值得注意:
82、道法自然要落实到人法自然上,人法自然是道的人性关怀,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人法自然即顺应自然,尊重万物自性,以自然为法则,尊重本然之势,对人不强求,对己不伪饰,对事不妄作,一怀自然之志,保持虚静心态。人法自然才能疑之释然,心之怡然,得理之当然。
83、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8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85、唐朝以前,文人雅士们把书写的创作行为称为“书道”,在道的层面上用挥毫的形式抒发情怀。唐朝以后,人们认为书写行为是小道,是“雕虫小技”,是文人雅士一少部分人的把玩,忽略了道的四兩拔千斤的作用。随着各种书体的形成,后因唐人尚法,书写更多的是研究技法、笔法,认为法则有章可循。所以沒有选择“书道”,而选择了“书法”这一概念。
86、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87、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
88、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搜索更多
89句道家思想精髓九个字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