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句中山大学校训出处精选
中山大学校训出处
1、“求”追求、探究;“是”,真也。(《说文》)引申为真谛、规律、本质。“求是”在这里,即指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活动)的奥秘、规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d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今天,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学校整体,还是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由校长张伯苓提出。允,即文言语首助词,这种用法源自《诗经》。允公允能,意思就是“既有公德,又有能力”。本意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语本《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古代贤王商汤的座右铭,以一种动态的角度倡导积极进取、不断革新和变化,才能不断进步。
3、东北大学的第一任校长王永江先生,曾劝诫学生们对学业实事求是,少说话、多做事,因此题写“知行合一”四字校训勉励。
4、“致公”取法于《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出自《管子·形势解》的“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此处“至”与“致”通),意为要大公无私、公平公正,有仁爱亲民、服务公众的社会责任感。
5、中山大学坚持d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以“扎根中国大地、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步伐、努力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作为发展战略目标。目前,学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三个核心增长极城市办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办学格局,校园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通过一系列改革发展,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内涵式发展,各项办学指标大幅上升,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进入了“迈进一流、追求卓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时期。
6、“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仅仅具有还不够,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能够成为后世的师表。
7、“厚德”与“博学”分别出自《周易》和《礼记·中庸》。后半部分“敬业乐群”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意为对自己的事业尽职尽责,与朋友相处和乐融洽。
8、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校训往往设置在学校最为醒目的地方,使每一个师生经常性的看到它,受其潜移默化的心理脉冲,久而久之,逐渐受其感染,慢慢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行为,直至最终依据这一价值尺度来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
9、“厚积薄发”来自于宋代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不断地在知识和道德上积累,“薄发”就是指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不断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10、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国父所题训词意思是,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
11、张载也有名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意为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开辟未来的道路,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2、中南大学d委书记高文兵,曾表示“知行合经世致用”,远承先秦诸子“备物致用”的为学之道和宋明理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志向,近效湖湘学派务实践行的优良传统。
13、中山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享誉全世界的著名高等学府之是教育部直属、与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专业支持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学校为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红专新人。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锐意改革进取。2001年学校与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经过“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学校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发展模式和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
14、“厚积薄发”来自于宋代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不断地在知识和道德上积累。
15、“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是出自孙中山先生的手书,该墨宝至今仍保留在台湾(台北)中正纪念堂所保存。
16、四川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896年、旨在传授“西文西艺”的四川中西学堂,一路行来,历经十数次的整合重组,最终形成。对于川大来说,不断的合并重组,不仅仅需要知识上的整合,更需要“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17、 科学地发展学、问、思、辨和行的教育认识规律,孙中山强调在立大志的前提下发挥学、问、思、辨和行五者的辨证关系,表达了对教育认识规律的合理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
18、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许多高校特别是1949年之前就建立的高校纷纷摒弃了“二言八字”的政治激励式校训,重新恢复早期制定的校训。如1994年中山大学重新恢复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1995年复旦大学重新恢复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同年暨南大学也恢复了“忠信笃敬”的校训,2002年东南大学恢复了“止于至善”的老校训。
19、饮水思源,即不忘本之意。出自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句。
20、山东大学的校训对仗工整。气有浩然,出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1、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大学,是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等中国共产d早期领导人参与筹建的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发源地之一。中山大学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有着光荣的爱国奋斗传统,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办学传统。自建校以来,中山大学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民族共命运、与社会共进步,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大师、社会英才、国之栋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
22、“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这包括思想、行为、待人、对己,都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
23、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110年校庆时改为“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价值取向更明确,更符合音韵平仄要求,读来更朗朗上口。
24、“自强不息”是陈嘉庚先生创校时提出的,仍是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厦大私立时期的林文庆校长确立的校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蕴含着生命对于至善至美理想的追求与践行。
25、校训:英文Light&Truth(光与真理)
26、实事求是,也是一句古语。《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现在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27、“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8、中山大学共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总面积达305平方公里,分别坐落广州、珠海以及深圳。广州校区南校园占地208平方公里,广州校区北校园占地0.203平方公里,广州校区东校园占地0.989平方公里,珠海校区占地571平方公里,深圳校区占地333平方公里。
29、校训是对历史悠远的文化沉淀的提炼,反映了一所大学长久的办学传统,当前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无疑对人有一种巨大的感染作用,尤其是在长时间后,它会逐渐内化为学校师生的一种心理因子,赋予他们一种文化精神,主导他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实现自我。
30、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当增厚美德,包容万物。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后作为清华校训。
31、九十多年来,中大先后聚集了一批中国著名学者:胡适、冯友兰、傅斯年、郭沫若、顾颉刚、鲁迅、陈寅恪、赵元任、马寅初、吴玉章……他们始终以寻找真理和践行真理为己任,校训精神熔铸了一代代中大人的品性和价值追求。
32、 孙中山认为创办教育、是为了造就建设人才。广东不只要有一个岭南大学,而且必须要有“几十个岭南大学,中国必须要有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几百万大学生”,但是学生学业成就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变成富强”。这是学生的责任,到社会去发展聪明才智,这学与行,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3、西南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34、“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刚劲有力地不停运转,君子应当效法天地,奋发努力,永不停息。“厚德载物”出于《周易·坤卦》的《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当增厚美德,包容万物。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大学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激励学子,后作为清华校训。
35、出自屈原《离骚》中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饱含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生之多艰”是中国的农情,也是中国的国情,以“解”代“哀”,更有一种敢于承担的勇气和魄力。
36、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校训往往设置在学校最为醒目的地方,使每一个师生经常性的看到它,受其潜移默化的心理脉冲,久而久之,逐渐受其感染,慢慢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行为,直至最终依据这一价值尺度来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
37、课程时间:暑假作文课7月15号开始直播,每晚8点到9点一小时直播,连续十五天。另,所有课程都有录播回放,每天直播结束后一小时可以看录播,录播随时回放。
38、参考翻译: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39、现在,北大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称作学校的光荣传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称作学校的优良学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称为学校的学术精神。这些都是北大。
40、爱丁堡大学:有知识者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
41、交通:地铁5号线灯市口站下,108路、111路灯市口站下车,景山学校大门向西走百米即达。
4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刻苦学习、积极奉献的伟大志向,以坚毅刚强的品格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办好社会主义的武汉大学,不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
43、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校训往往设置在学校最为醒目的地方,使每一个师生经常性的看到它,受其潜移默化的心理脉冲,久而久之,逐渐受其感染,慢慢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行为,直至最终依据这一价值尺度来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
44、校训是对历史悠远的文化沉淀的提炼,反映了一所大学长久的办学传统,当前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无疑对人有一种巨大的感染作用,尤其是在长时间后,它会逐渐内化为学校师生的一种心理因子,赋予他们一种文化精神,主导他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实现自我。
45、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110年校庆时改为“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价值取向更明确,更符合音韵平仄要求,读来更朗朗上口。
46、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追求真理的校训精神。他曾说过:“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1944年,一直患眼病的陈寅恪完全失明,仍然坚持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开课。无法自己书写,便用口述的方式,逐字逐句请助手记录,历经十余年,最终在75岁之际完成了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以如此坚韧的方式笃行学术理想的诸多学人,正是中山大学的风骨和灵魂。
47、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
48、正和奇,在《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中都有论述,内涵不完全一致。正,可以理解为规则、道德操守,而奇的意思就是在做事上敢于突破常规,出其不意。
49、“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我校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拓新:开拓创新,应该没有明确出处。
50、张作霖于1923年组建了以“兴邦御侮”为办学初衷的东北大学。这两句校训,也与张氏家族有一些关系:
51、校训本身具有巨大的召力,鼓动力,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是”,自身就是一个号角,具有很大的感染作用,都能很大程度上激励人们。因此,校训无论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评价标准,还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引导,最终都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激励行为上来。
52、校训本身具有巨大的召力,鼓动力,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实事求是”,自身就是一个号角,具有很大的感染作用,都能很大程度上激励人们。因此,校训无论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评价标准,还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引导,最终都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激励行为上来。
53、武汉大学曾经有过三个校训,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朴诚勇”、国立武汉大学的“明诚弘毅”,到改革开放后的“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其底蕴一脉相承,又闪烁着时代光辉,百余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武大“敢为天下先”的独创精神。
54、中山大学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目前拥有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全面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学校现有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3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学科总体实力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
55、“日新月异”,语本《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古代贤王商汤的座右铭,以一种动态的角度倡导积极进取、不断革新和变化,才能不断进步。
56、有人会问,清华、南开、复旦、浙大、南大等名校的校训都说了,怎么没有说说北京大学的校训啊?实话告诉你,北大从来没有正式确立过校训(参见2003年2月12日《中华读书报》刊登的金开诚《漫话校训》一文)。
57、南京虎踞龙盘、民国旧都,人文荟萃、高校密集。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同源同宗,都可以溯源到1902年刘坤张之洞等人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另外,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是原来金陵大学的旧址,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是原来金陵女大的校址,由此两所大学又与历史上两所教会大学有了联系。
搜索更多
58句中山大学校训出处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