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说说大全 > 正文

34句杜甫的名诗10首精选

杜甫的名诗10首

1、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谁知道小学里杜甫所有的诗是课本里的?我把知道的都给你吧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最后一联写人生艰难,白发满头,自己却因病废酒,连借酒浇愁也是不能了。

4、他大权独握,闭塞言路,在他的一手操纵下,多年的科考竟无一人录用。而杜甫正是落选者之一。

5、到了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把小屋上仅有的几层茅草掀走了。

6、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7、诗人登岳阳楼,触景生情,写下此诗。诗人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杜甫一生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诗的尾联通过描写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8、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9、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11、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12、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13、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14、每个人都会变老,但岁月能带走的只是皮相,带不走骨子里的优雅,带不走灵魂中的芬芳。

15、译文: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16、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17、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19、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时欣喜至极的心情。

20、唐玄宗执政后期渐渐昏庸,整个朝政被奸相李林甫把持。

21、无论日后风云怎样变幻,无论多年后身在何方,总有一人,让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

22、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是人间至苦,他却谱成了歌;自己的屋顶还在漏雨,他却牵挂着天下黎民。人活一场,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喜乐,这样人生太狭隘,能为他人做些什么,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才不枉此生。

23、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24、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25、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6、岱宗夫如何?齐鲁情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8、两个黄鹂鸣翠柳,慎莫近前丞相嗔,青鸟飞去衔红巾。

29、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30、三月三日天气新,肌理细腻骨肉匀,远戍亦有身。

31、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32、第二联写酒债到处都有,反正人生自古能活到七十的人本来就很少,不妨尽醉。

33、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于来到成都定居。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34句杜甫的名诗10首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