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最火网名 > 男生网名 > 正文

精选崔姓男孩起名属虎(135个)

崔姓男孩起名属虎

1、炎帝神农氏,治水有功,封于吕,建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续炎帝香火。炎帝部分子孙,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易为其他姓氏,姑且不论。夏商以来,姜姓,分为齐、许、申、甫四国,世显诸侯,居戎狄者为姜戎氏,系古戎一支,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炎帝出生的姜水,姜姓的发源地,姜姓得姓则是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商朝东伯候姜桓楚之子姜文焕,因姜皇后被杀害,然北方冀州侯苏护仍听命于商朝,北伯候崇侯虎因至死效忠商朝国王,不与东伯侯联合,被周人典籍所贬低,今北伯候崇侯虎商朝大将的评价仍沿用周人的说法,被称为“告密者”。今所遂联合西伯伯侯,推翻商朝,南伯侯未知。东伯候后裔姜尚(今山东日照人)建立的齐国,表明姜姓又发源于山东淄博一带,田和灭齐后,姜子牙的后代子孙散居各地。金学孟曰:“其中一支西迁甘,史误为姜戎,其实为中原炎帝部落后裔”。

2、崔萌响

3、税温姚孙赖严段付尹于

4、  崔悲财     崔群明     崔平京     崔涪聰

5、崔学曦

6、崔子淳

7、所谓的“张王李赵遍地刘”,意思是说张、王、李、赵、刘这五个姓氏人口很多,张姓第王姓第李姓第赵姓第刘姓第以致随处可见,遍地开花。其实,这种说法起源很早,可能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这几个姓氏人口众多的现象。另外在东汉人写的《风俗通义》里,也有“张王李赵,皆黄帝之后也”的记载,说明“张王李赵”已经是当时关于百家姓的习惯用语,它们成为当时的大姓,顺序也基本一致。至于在它们之外再加上一个刘姓,则是因为刘姓是当时国姓的缘故,社会地位最高,人数也很多。

8、丁+壬=皇

9、崔治棣

10、贵州郑姓(崔姓男孩起名属虎)。

11、己+甲=夏

12、  崔起傍     崔福育     崔华衷     崔修斐

13、当代各地的特殊大姓

14、历朝历代的豪门大姓

15、起源始祖

16、陈张王徐朱沈李陆顾周

17、 明清以来迁居海外的郑姓人,从迁居地区看基本与其他各姓外迁的人员一样,“出洋”时先到菲律宾,而后逐渐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方向转移。这主要是因为菲律宾距我国东南沿海较近,加上土地富饶,因此而久居不返。只是到清代中叶时,由于西班牙殖民者接连五次血洗非律宾华侨,使得本来是“地近且饶”的菲律宾成为福建人畏途;加以这时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于是,郑姓人才开始大量流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

18、贾房龚唐冯胡许宫尹田(崔姓男孩起名属虎)。

19、至鸦片战争爆发以后,闽粤沿海人郑景贵也随父来到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在霹雳邦一带定居下来,后也被占据这里的英国殖民当局任命为霹雳邦华人甲必丹。清朝末年,福建同安人郑螺生随父迁居马来亚怡保,后来也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华侨领袖之一。

20、崔贵颐

21、历史上,湖北郑姓也出了不少著名人物,其中主要有五代后周人郑建中、宋代状元郑毅夫、翰林学士郑獬(安陆人)、明代吏部尚书郑继之、大理评事郑结(黄陂人)、良吏郑达(广济人)等。郑毅夫和郑獬都祖籍安陆,属于安陆郑氏,也是湖北最为知名的郑氏家族。至于在当代,郑姓除在上述地区继续发展外,又分布在黄安、当阳、武汉、孝感、大冶、大悟、通城等地,并各有名人著称于世。

22、修洁(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洁:整洁)

23、崔志平

24、郑姓移民海外的历史回顾

25、崔嘉豪

26、  崔涵晶     崔潇满     崔贺峻     崔钧河

27、自东汉以后,九品中正制成为社会选拔人才和官吏的重要制度。人们按照出身和门第分为九等。选拔官吏不看才能,而是看郡望和出身。出身好、郡望高的士族子弟,即使是个酒囊饭袋,也能升官发财;出身差、郡望低的庶族子弟,即使才华出众,品学兼优,也很难跻身于社会上层。一时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象。士族地主地主凭借着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建立家族体系,使同姓人口大量增加,而异姓家族人口则人丁不旺,没有太多的发展。新增人口大部分集中在王、张等少数姓氏上。

28、   辽宁大连庄河姜姓字辈:“鸣德作天志……”  辽宁满族姜姓字辈:“佑德天维作福国文庆书贵长殿甲承恩普玺庭宗续世荣昌军景官红常春银丰宝积连金广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辽宁姜姓一支字辈:“清殿永远礼智信”。  湖北南漳姜姓字辈:“文茂永德福庆国语正大光明”。  湖北竹山姜姓字辈:“复兴盛世启忠厚传家庭”。  湖北荆州监利姜姓字辈:“遇世正志定学应昌大开祥运修齐景盛明”。  湖北襄樊谷城姜姓字辈:“春发元茂英……”  四川广安姜姓字辈:“腾学文永开通大以丰锡兴荣自有光”。  四川姜姓一支字辈:“万德方宏龚东”。  四川广元姜姓字辈:“庭成玉得(德)绍民(元)国”。  四川内江姜姓字辈:“文之月成应国光思德树明清天福太永兴桂维修”。  安徽滁州姜姓字辈:“文永长维广家乐世书必有相”。  安徽定远姜姓字辈:“志文天朝尔廷必洪大学士业守书田国华克正祖德延长”。  安徽五河姜姓字辈:“忠厚传家远……”  安徽桐城姜姓字辈:“神祖为上之字国昌恭宽信敏长发其强”。  吉林长春姜氏字辈:“启炎义再思深修有余庆”。  云南姜姓一支字辈:“武英南进显……”  浙江苍南姜氏字辈:“植炳培锦溯集荣增”。  河南信阳姜姓字辈:“宾东朝德有富荣国玉春满堂万代长青”。  河北姜姓一支字辈:“登德志海春树永福贵”。  新疆奇台姜姓字辈:“三子学文基有德世来元”。 贵州遵义姜姓字辈:  一房支派:“光在文希单正起芳明天修德能传远万古永流源”;  二房支派:“文之月成应国光思德树明清天福泰永兴桂维修”;  三房支派:“禹国若朝单文正廷子如应顺尧邦美可立定林谟”。  重庆奉节姜姓字辈:“庭宗万代陈先泽大学启兴传明达世德远文门在朝端”。  黑龙江姜姓一支字辈:“文功成志殿永记诗书化维怀”。  姜姓一支字辈:“少崇肃法进德益彰衡红光正家兆义昌”。  姜姓一支字辈:“全永克修日力安”。  姜姓一支字辈:“照勇锡文宝开自良兆修立怀本居东邦传家道令宗乃启昌”。  姜姓一支字辈:“四红业守书田国华克正”。  姜姓一支字辈:“文尚四合一虎庭更有海贵万永明振兴中国立尊天”。  姜姓一支字辈:“鸿连宗光远世瞻祖名长”

29、  洋:众多;广大,盛大;旧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取自“礼乐具举,济济洋洋”表示一种对于礼仪的赞扬,用作崔姓男孩名字表示父母希望男孩是一个有礼仪有礼貌的人。

30、广东:李陈余梁吴,王黄罗叶周;

31、  广东省人口最多的前100个大姓是:

32、享典堂(惇典堂):浙华姜氏

33、如果自炎帝算起的话,姜姓的分支姓氏则达到247个。

34、叙伦堂:浙江兰溪泽口姜氏,始祖:(明)姜文二。

35、车池贺欧钱温褚冯芦谭

36、宸:一生清雅荣贵,温和贤能,中年成功隆昌,环境良好。

37、丙娶辛

38、廖赵谢谭潘罗徐朱许曾

39、乙+庚=殷

40、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41、华南地区的大姓——黄姓

42、馀庆堂:(余庆堂)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苏丹阳滕村

43、  崔衷彪     崔般焱     崔升盼     崔骞霄

44、崔路比

45、贻安堂:凰林姜氏

46、蔡曾唐何钟邓朱徐赵蒋

47、宝宝长辈在用的字,也就是他(她)不能重名的字,这样网友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尽量做到不重名。

48、如果要讲究真太阳时,还要提供出生地,到县就行。

49、杨黄陆孙顾赵胡金曹钱

50、陈姓人的祖先有不少是从河南、经过江西迁去的,后来又繁衍到各地。其中福建陈姓共祖陈实在东汉桓帝时任太丘令,亦即现在的河南长葛。他的后代在后来先后有七支迁入福建:其一是他的七世孙陈润在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出任福州尹,后定居下来;其二是陈润11世孙陈迈在唐代任莆田令,任满后留居莆田;其三是陈实九世孙陈野在西晋末年迁居今福建龙岩;其四是陈实19世孙陈伯恭、陈叔卿、陈叔文、陈叔俭四兄弟在南朝时受封于闽,居福州、泉州、建州等地;其五是陈实第23世孙陈元光在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入闽,后任漳州刺史,子孙多蕃衍漳州各地,被尊称为“开漳圣王”;其六是陈实第22世孙陈邕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被谪入闽,居漳州南厢山;其七是陈实第41世孙陈魁、陈璋率家人于宋末入闽,定居汀州、兴化、福州等地。在以上七支入闽陈姓人中,以第七四支最为显著,他们的后代还有不少人进一步由福建迁居广东、台湾等地,成为东南地区陈姓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51、  二是大姓在历史上多是国姓,姓这个姓的人统治中国的时间很长,从而形成人口学上的“马太效应”。以李姓为例,历史上先后出现过6个李姓政权,称帝者多达60多个,仅仅一个唐朝,就统治中国将近300年,家族兴旺发达,繁衍出众多支派。支庶既繁,子孙必众;

52、  由上可见,上述有关研究成果所反映的上海前100个姓氏的排列顺序,两两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当然也有较多的共同之处,无需我们再作更多申述。同样,与上海相近的情况还在其他地方可以见到。比如在北京市,根据1982年人口统计资料的抽样分析统计,绝大部分人所使用的姓氏也都包括在前100大姓之内,这100大姓依次是:

53、  依此类推,唐朝的大姓,则是李姓。不过,在民间,唐朝人有时愿意把崔姓当作第一。唐太宗让高士廉修《氏族志》,排在第一的就是崔姓。特别是崔民干家族,影响之大、名望之高,连皇族都有些望尘莫及。在唐朝统治的290多年中,崔姓一共出了27个宰相,人数位居所有姓氏之首。后来在元朝诞生的一个著名戏剧《西厢记》,也是关于崔姓的。它作为一部关于男女爱情的千古绝唱,叙述了礼部尚书的儿子张珙与相国女儿崔莺莺的一段爱情故事,其中还隐藏着一段与百家姓有关的趣闻。据范文澜先生考证,张珙的原形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元稹,崔莺莺则是侍女班头,两人男才女貌,十分班配。但由于元稹是少数民族的后代,门户太低,无法和崔氏匹配,崔莺莺的母亲便来棒打鸳鸯,强行把崔莺莺嫁给了郑恒。于是,一对相亲相爱的鸳鸯鸟,从此各飞西东。事后,元稹悲愤至极,为此写下了《莺莺传》,不同的是男主人公变成了张珙。《莺莺传》就是戏剧《西厢记》的原形。

54、  崔耀洋

55、周吴宋徐韩田朱郭贾邢

56、郁樊华谭于石崔干鲁谈

57、其族人居小青岛,以捕鱼为生。德国侵占青岛后,将小青岛改名为“阿克那岛”。1898年夏,改名为“青岛百合”,或“百合绿岛”。姜先人退出该岛,去海岸内定居。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侵占了青岛,地名全换成日文名称。当代,全国已形成四川西部、山东东部、东北、河南四大块姜姓聚集区。

58、湖南郑姓在历史上以长沙郑氏和凤凰郑氏较为知名,迁入当地时间都在宋代以前。其中长沙郑氏在宋代时有郑应龙进士及第,至清代又有工部尚书郑敦瑾、良吏郑敦充、名士郑曰敬。凤凰郑氏则以世袭云骑尉知名,代表人物是清代抗英名将、处州总兵郑国鸿。除上述两支外,当地郑姓在近现代以后又于石门、益阳、长沙、浏阳、新田、邵阳、耒阳、平江等地广为分布。

59、崔泽汕

60、东南地区的大姓——陈姓和林姓

61、  崔峻瑁     崔备勳     崔雄时     崔敖华

62、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63、  至于“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当然也都是大姓,它们的排列顺序也是都有讲究的。对此,我们曾在本书话题一中提到过关于它的一种说法,另外一种说法是,它们作为《百家姓》里开头的八个姓氏,除赵姓排在第一是因为它是宋朝的皇帝姓氏外,钱姓排在第二是因为作者本人的家乡当时叫钱塘,而钱字又确实是一个好字眼,再者又确实有人姓钱,于是才能成为排在第二的姓氏。至于孙姓,则是吴越一带的大姓,曾出现过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而李姓也是唐朝皇帝的姓氏。这样一来,它们就成了排在第第四的姓氏。至于在这四个姓氏以下的“周吴郑王”四姓,也基本上都是作者家乡一带的大姓,所以才会有如此突出的位置。再加上《百家姓》的广泛流传,就形成今天这种家喻户晓的说法。

64、父娶母

65、崔可红

66、  至于明朝以后清朝的大姓,主要是陈、李、张、黄、何。不过,就政治地位而言,清朝廷曾规定汉人的第一大姓是孔姓,也就是孔子所使用的姓氏。为了给孔子避讳,在雍正三年(1725)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书,不准老百姓再写他的名字,实在无法回避时也要故意缺笔不写。相传,等诏书一下,天下的丘姓人都为难起来:一方面是祖宗传下来的姓不能随便改,另一方面又是天命难违,违反了就要杀头。最后,他们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也就是在原来的“丘”字右边加上一个“耳”旁,变成了“邱姓”。从此,民间又多了一个传说,叫做“雍正以前无邱姓,从此丘姓变成邱”。

67、黄姓作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发源于古黄国(今河南潢川),相传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帝颛顼之苗裔”。因伯益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后裔中的一支被周朝封为子爵,建立黄国,又称黄子国,直到公元前648年被楚国灭亡。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成为最早的一支黄姓人。

68、华南地区还是全国黄字地名最多的地方,像黄石、黄冈、黄山、黄梅、黄洋界等都在这里,其原因就在于这里的黄姓人多,因此多在地名中使用黄字。当然,黄姓人之所以在这些地区大量存在,相传与唐朝末年的黄巢农民起义有一定的关系。黄巢本是北方人,史书说他“善骑射,喜任侠,粗涉书传,屡举进士比第,以贩私盐为事”,在王仙芝起义爆发后又起兵相随,逐渐成为农民领袖。他曾攻洛阳,战长安,在攻占安徽之后进入浙江、江西、福建、广东,东奔西突,如入无人之境,还杀了不少贪官污吏。相传他喜欢黄色的菊花,喜欢杀人,但极少杀害黄姓人。据说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农妇带着两个男孩逃荒,但与众不同的是,农妇身上背着一个能跑会走的大孩子,手里却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小孩子。他觉得很奇怪,就问农夫是怎么回事?农妇说:“大男孩是哥哥死后留下的孤儿,怕被黄巢杀了,所以宁死也要背着;小男孩是自己生的,所以让他自己走。”他听后,内心十分愧疚,就对农妇说:“黄巢专杀贪官污吏,不伤害贫苦百姓。你今后在住宿的地方挂一根葛藤,黄巢就不会进去杀人了。”农妇听了他的话,又把它告诉逃难的百姓,于是在老百姓的住处很快都出现了高高挂起的葛藤。起义军看见了葛藤,就不再打扰老百姓,老百姓也因此平安无事地生存下来。后来,这一片挂满葛藤的“难民营”就被称为“葛藤坑”。

69、在国外,朝鲜半岛上的的李姓人不少是辽东人李成桂的后代。越南的李姓人则有一部分是唐朝李氏政权的宗室,为了避难逃到当地。

70、“晋安林”开创了林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由于在历史发展中分支众多,特别是有些在后来还回迁于北方或台湾等海外各地,以至成为天下公认的林姓最大支派。如由它分衍而出的侯官林氏,便是清代大政治家林则徐所在的支派;莆田林氏则发源于北螺村,是由“晋安林”第九代林茂迁徙而成的。除此而外,林姓的其他派生旁支,在家谱里又都以世系相称,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繁衍于今海南省的琼林世系,广东广州一带的岭南世系、浙江杭州一带的浙杭世系、江西南昌等地的江西世系、台湾云林等地的台湾世系,以及分布在其他地区的连江世系、长城世系等。在这些世系中,莆田世系至唐代时已传八世,琼林世系至南宋时传九世,侯官世系至元代传24世,瓜瓞绵绵,斑斑可考。至于各个世系传衍的原因,如琼林世系是从“晋安林”传衍20世至林裕时,由今福建福清县赴琼岛做官,任琼郡同知,后留居当地,落籍为琼山人,传衍至今。此外,又有一个名叫林暹的人在南宋初年由莆田移居琼岛,任安抚使,子孙散居文昌、汀迈、万宁、儋县等地,是琼林世系中又一个影响重大的支派。

71、陈林吕黄叶吴张曾王李

72、  在门阀制度盛行时代,受实际利益驱动,人们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假冒他人姓氏的现象也极为普遍。是李姓人家,就说自己是陇西李。是王姓人家,就说自己是太原王。是崔姓人家,就说自己是清河崔。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笑话就出现了。用别人姓名开玩笑,就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73、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

74、如今,姜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北方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山东省为多,约占全国姜姓人口的10%以上。

75、两广地区的特殊大姓——韦姓

76、四是影响大。像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美国华裔科学家李政道,香港实业家李嘉诚,以及数不清的体育明星、电影巨星、文化名人和科学巨匠,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致于外国人来华之后,也喜欢取一个带李姓的名字。像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调查团代表美国人李顿、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军事专家德国人李德、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都是与李姓有关的外国人。

77、崔钧桦

78、白翁颜梁杜卢马潘赵沈

79、芦吕文霍劳骆冼甘全宋

80、在秦代以前,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81、追远堂:江苏武进西林姜氏(始迁祖宗扬,谱称明永乐初自濑水(或云云阳)迁武进西林)

82、崔星昕

83、  崔清继     崔巍赋     崔清瑞     崔宾刚

84、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宋书·吐谷浑传》记载,南朝宋时期,西南地区有羌族人改汉姓姜姓。侗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姜姓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姜氏。

85、崔文峰

86、第从古到今,张姓人才济济,共出了63位宰相,56位将帅,此外还有许多富有盛名的科学家、医学家、政治家。比如,周宣王时的卿士张仲就是一位较早的张姓名人,他曾以孝友著称,辅佐宣王中兴,《诗经·小雅·六月》就是歌颂他的作品。西汉时,汉高祖谋士张良更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他作为韩国贵族之后,为报亡国丧家之仇,曾经行刺过秦始皇,但没有达到目的。后来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军,与萧何、韩信等人一起辅佐刘邦,因公被封为留侯。稍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大月氏和乌孙等国,开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成为中西交流的友好使者。东汉时,“医圣”张仲景出生于河南南阳,担任过长沙太守,是与神医扁鹊、华佗齐名的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也被称为国医经典。另一位科学家张衡在东汉时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具有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后来到明朝,政治家张居正胸怀大志,勇于改革,创立了一条鞭法,引发了我国经济制度的一场革命,也因此而奠定了他作为张姓政治名人的历史地位。

87、河南郑姓

88、弘文(弘扬;文:文学家)

89、第张姓历史十分悠久,相传是黄帝之子挥的后代,在汉代就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至唐代又名列天下10大姓之一。明代时,张姓人已遍布全国的1113个县中,其覆盖面占全国州县总数的9396以上,如今已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分布遍及世界许多地区的中华大姓;

90、胡谢叶谭郭郑冯马肖代

91、贵三堂:清朝年间,姜洪令、姜申令、姜玉令带领姜贵春、姜贵林、姜贵芝,在辽宁庄河县鼓山沟,开办的以抬钱生意为主。后因枪支官司和经营不善而关闭。

92、在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陈姓和林姓人口众多,向有“陈林半天下”之说。在20世纪50年代,台湾文献会曾调查岛内各地的姓氏状况,并按各姓人口多少排序,结果是陈姓和林姓分别居第一和第二位,证实了人们的传说。对于两姓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分别来看。

93、(1)父母期望孩子做有道德的人心灵美比外形俊美更重要,父母亲往往懂得这个道理。很多汉字都包含道德规范要求在里面,如蔼、仁、容、德、轩、贤、良、伦、正、清、义、诚、直、道。但这并不意味着随随便便拉过来一个字配上姓就成为好名字,父母必须要考虑到姓与名如何匹配的问题。

94、近现代时期,郑姓人的分布除廉州和象州外,又在桂林、宁明等地有人知名,郑姓也因此成为少数民族居住区内不多的汉族大姓之一。

95、生活在台湾全岛的郑姓人还成立了宗亲会和联谊会。这种宗亲会大约有20个,分布在台北、基隆、桃园、新竹、花莲、台中、台南、苗栗、嘉义、屏东、金门、高雄、台东、白河等地。由于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拥有重大影响。这类的宗亲会有时还被称为“国姓会”。在这些宗亲组织中,成立最早的是基隆郑姓宗亲会,成立的时间是清咸丰五年(1855年),其宗旨是敦亲睦族,慎终追远,祭祀祖先。至1928年时,台湾又成立了全台郑氏宗亲会,并建立了郑姓大宗祠,于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盛大祭典、活动。此后,其他各地的郑姓人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宗亲会,并建立了自己的宗祠。其中如台北市郑氏宗亲会,所建宗祠座落在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故官博物馆对面山坡上,占地2000余米,称为荥阳郑氏大宗祠暨郑成功庙,十分庄严壮观。

96、福建:陈林吕黄叶,吴张曾王李;

97、崔嘉浩

98、杜阎常林付史范任罗蔡

99、江西郑姓

100、皓轩(意为:光明磊落,气宇轩昂)

101、山西省郑姓入迁时间较早,在汉代初年就已知名。如我们在本书《秦汉郑姓寻根》一章中所及的汉武帝舅卫青之父郑季,家于平阳,是山西郑氏知名最早的人。此后,郑姓又在永济、河东、阳城、祁县、太原、朔州等地获得了发展,并相继出了唐代太子太师郑霸、凤翔节度使郑注、后周韩国公郑仁诲、后唐司徒郑琢、宋代太仆卿郑本、元代剧作家郑光祖、明朝兵部右侍郎郑崇俭等著名人物。其中郑注家于绛州翼城(今山西翼城枣园村),本姓鱼,时称“鱼郑”,以剪除藩镇割据、兵败甘露之变而知名。至于当代的山西郑姓人,在血缘上大多与他们有关,在分布上除以上述地区为中心外,又有一些知名人物生活在洪洞、沁源、五台、黎城等地,共同成为山西郑姓的几大居住中心。

102、再者,从人口数量上看,尽管目前还没有人对福建全省的郑姓人口进行具体统计,但对个别县市的人口统计却有人进行。如有人曾对福安县甘棠堡数十姓调查,发现郑姓居第三位,其祖先分别在唐宋之际入闽,并与林、苏、陈等姓一起发展成为当地望族。此外,在同安县的44个自然村中,共有郑姓人口11794人;晋江有郑姓1万余人,福州6万余人,福清13万余人,长乐7万余人。其中福清、长乐两地的郑姓人数量,都超过了当地全部人口的10%。而在福建全省,仅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中的25244人抽样调查,就有439人姓郑,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739%,郑姓也因此在福建大姓中得以占据第13的显要位置。再者,福建郑姓人还有许多迁往海外各地,是目前拥有海外郑姓人口最多的省份。

103、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睿”是智慧的意思)

104、敦本堂:江西南昌城塘姜氏、江西婺源姜氏、安徽池州姜氏

105、  映:受光线照射而显出。取自“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一种若隐若现的光亮景色,用作崔姓男孩名字表示男孩是一个自然闲适的人。

106、崔宝亮

107、总的来看闽粤沿海地区的郑姓人向南洋地区的迁徙活动,其迁徙地区早期在距沿海较近的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后来由于菲律宾接连发生了西班牙殖民者袭击旅菲华人事件,以及郑姓王朝在泰国建立,他们又逐渐向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转移。南洋郑姓在以后的发展,也主要以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中心,其中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郑姓人最具影响力。

108、烨伟---烨:光耀

109、崔海诚

110、林姓还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姓氏,尤以军事名人众多而著称,像《水浒传》中的林冲,“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十大元帅中的林彪,都驰名中外。其中林则徐是清末政治家,也是家于东南沿海的林姓名人。

111、崔程雨

112、乐颜堂:延令姜氏(始祖英原籍江西南昌之沙湖,明嘉靖时,其子真九(明)、先三(明),迁居当涂洪山,真九之子后归南昌,先三子孙落籍当涂,清初,其后裔再徙泰兴)

113、崔久良

114、源于烈山氏,出自炎帝神农氏出生地姜水,属于以居邑名为姓。任姒,少典正妃,名女登(癸),感神龙首尔生炎帝。(1)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即吕尚,齐国的创建者,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地为姓战国时期,姜姓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到各地,有姓吕姓者,也有姓姜姓者。

115、崔康林

116、铭:智勇双全,精明公正,福禄双收,名利有份,安享尊荣之字。

117、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我联系。

118、史康冉叶范秦付蒲闫慕

119、葛章吕傅程江余任邱季

120、此外,在汉代刘姓人口增长的原因中,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和亲”政策的实施对于刘姓人口的增加也有影响。当时曾向匈奴等少数民族实行“和亲”政策,主要是把皇帝的亲生女儿或刘姓宗室的女儿远嫁给匈奴等少数民族,借以换来和平安宁。谁知到后来,进入中原的匈奴人不少都改姓刘姓,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刘姓人家是匈奴人的娘家,他们要姓娘家人的姓氏,从而又在一个方面促使了刘姓人口的增加。

121、作为明朝第一大姓的朱姓,由于“朱”与“猪”同音,人们便把许多与猪有关的幽默小品与它联系起来。朱姓原本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姓,自从《百家姓》把赵姓皇帝排在天下第一之后,《皇明千家姓》便如法炮制,把朱姓排在天下第一。朱元璋的统治中心在经济发达、风景迷人的江南水乡,那里地肥水美,生活安逸,没有人愿意当兵。朱元璋要征兵去守云南边疆,没人肯去。他便下令说:谁能够吃下不褪毛的猪肉,就可以不去边疆了。结果有20多人硬着头皮吃了带毛的肉。朱元璋又说:带毛猪肉都能吃,还怕远征?于是就把苏州一带的豪民强行迁移到云南武平,这个笑话在云南武平一带十分流行。

122、甲娶己

123、安徽郑姓以沛郡(治今宿州)郑氏形成最早,约为秦汉之际由陈郡或宋城分出,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大族。三国时,沛郡郑氏曾有人随孙策起兵,从此南迁皖南或江浙地区。历史上,安徽郑姓在主要集中在徽州、池州、宣州、濠州、合肥等地,今天则以庐江、定远、合肥、长丰、宣城、来安、凤阳、英山、芜湖、霍丘、六安、歙县、祁门、桐城等地的郑姓人较为知名,其中歙县、宣城、合肥、凤阳、祁门等地的郑姓人便是直接由历史上的郑姓发展而来的,其他地区的郑姓则是这些地区迁出和进一步的繁衍发展。

124、总的来看当代以前的福建郑姓,在分布上早期以今福州为中心,并呈逐渐向南发展趋势,如今则以闽中、闽南为中心。历史上和近现代的福建郑姓人才绝大部分都出在这些地区,如唐代的文学家郑咸是福州人,宋代的郑樵是莆田人,明代的郑成功是南安人,近代的郑孝胥是闽侯人,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是长乐人,等等,无不如此。而当郑姓人迁居这里并在各地发展繁衍以后,由于本来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对各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过不少贡献。同时,不少人还继承了家族的尊祖敬宗、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注重家族内部的文化建设,建造祠堂和编修家谱,使家族内部始终保持一种雍睦有礼的和谐气氛。其中如在周宁县浦源村,由于其始祖朝奉大夫郑尚八世孙郑晋在宋代由荥阳迁来,为纪念先祖而建造了浦源郑氏宗祠,从后历代都进行维修或扩建,199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地整修。该宗祠造型独特,形同古船,其形状相传是因其先祖郑尚的一个梦而来。郑尚当年曾在宗祠旁的柳杉树下小憩,梦见自己乘一巨舟,从者无数,财宝满舵,醒后以为吉兆,遂立下遗愿,要以此树为船桅,建祠如舟形。后果子孙满堂,人才辈出,成为当地望族。如今,该柳杉树高十丈,干粗六围,树腹中空而枝叶茂盛,被村人奉若神明,称为“灵樯”。整个祠堂为三进式殿堂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正厅供奉着其历代祖宗像及牌位,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

125、崔显林

126、  隋朝吏部侍郎牛弘,职位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主持官吏选拔的事情,权利大,地位高,经常用别人的姓名开玩笑。有一次,他正躺在床上吃东西,有一个叫马敞的人前来拜访。他见马敞虽然出身名门,但其貌不扬,就对他有所轻视,拿他的家族出身开玩笑说:“尝闻扶风马,谓言天上下。今见扶风马,得驴也不假。”他的意思是说,我曾经听说扶风的马姓人,像天上下来的天马一样出类拔萃,今天见了以后,怎么跟毛驴差不多。马敞本来是一位才思敏捷、富有才华的人,听了以后也不示弱,立即以牙还牙,反唇相讥说:“尝闻陇西牛,千石不用佝。今见陇西牛,卧地打草头。”意思是说,我也听说过陇西的牛姓人不同一般,能够像老黄牛一样,负载千石的东西也不怕。今天见到了陇西牛,原来是头只会埋头吃草、不会干活的饭桶。牛弘一听,这才知道马敞是个人才,马上起身道歉,后来还授给他一个较好的官职。

127、   山东姜姓一支字辈:“齐儒圣兆聘渭访续祥邦国治诚顺诰恒富裕利长仲法奎培运永冠西世昌”。  江西瑞邑井泉庄姜氏字辈:“储文茂胜永大守志兴启贤能道仲时金常必正家(之)”。注:从“储”开始接续。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绍文茂胜永大守志兴启贤能道仲时金常必正家学海亨荣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泰千文受斌延鸿玉以兴太一仲良季达光圣开成典礼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守应自先景从明哲钦尊典礼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西瑞昌姜姓一支字辈:“太宗彦文国寿定保德元朝典时福单延汝周启应永世家茂学海亨荣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江苏盐城姜姓字辈:“杰善芝家必有余庆”。  江苏盐城建湖姜姓字辈:“曰有效启玉(东)海基”。  江苏盐城大纵湖姜姓字辈:“山文昌章中正大”。  江苏扬州姜姓字辈:“洪昌明正宝……”  江苏邗江姜姓字辈:“朝拜治国民律修义德”。  江苏淮安姜姓字辈:“学万守道其昌邦国之江”。  江苏赣榆姜姓字辈:“开致仁守(正)先(修)启(在)厚统”。  江苏常州姜姓字辈:“中俊法仁炳习志士国良翰广思茂”。  辽宁丹东姜姓字辈:“文明兆忠奎庭广福来祥”。  辽宁营口大石桥姜姓字辈:“日思祖得弼希成莫秉亦元可嗣声务若本存大作用乃为克世以传鸣”。  辽宁大连姜姓字辈:“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辽宁大连瓦房店姜姓字辈:“国年玉林丰福庆永长生”。 

128、郑姓是一个在我国颇有影响的姓氏,根据户籍资料统计,全国汉族总人口已有10680717人,排在全国大姓的第20位。由于该姓的人口在百家大姓中不是最多也非最少,集中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个案分析。

129、瑾瑜(出自成语---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130、崔其华

131、林姓

132、哲瀚(拥有广大的学问)

133、敬德堂:浙江象山

134、在江苏,也有不少与郑姓有关的建筑或墓葬。如在淮安市王营镇东淮阴区图书馆院内,有一座郑文英墓。郑文英是清朝的藩属国琉球(今日本冲绳)人,也是迁居琉球的福建郑姓人后代。他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奉命出使大清,在去往北京途中因病去世,埋葬于王家营彤华宫侧(今址)。所葬之地原是废黄河北岸,与南岸的清江浦相对,是琉球国使者从明代初年以来由东南进京朝贡的必由之道。琉球使臣大多从清江浦北渡黄河,然后北上,日夜兼程半个多月才能抵达京师。由于交通不畅,明代以来常有使臣病逝在这条进京道上,往往就地安葬,明人李东阳《题寄寄亭》诗中所说“楚地山川南北会,汉槎风月往来频,他年石上看名姓,多是东曹奉使臣”,所指即此,郑文英墓便是其中之一。该墓在被发现时为东西向,墓中有木棺一具,附近还有碑刻两块。其中之一是原碑,四周刻有图案花纹,正中铭文是“琉球国北京大通事大岭亲云上郑文英之墓”;另一碑为1936年所立,碑文正中书“琉球国朝京都通事讳文英郑公之墓”,另有“公于乾隆五十八年奉使来京,十一月十四日道卒葬此。原石半缺,民国二十五年里人重立,兴化金应元书”等字。该墓对于了解研究历史上的郑姓人外迁及琉球国与清朝的关系等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全文

搜索更多

精选崔姓男孩起名属虎(135个)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