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句心学太可怕了精选
心学太可怕了
1、“理”的分歧。朱陆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但是陆九渊借助的是儒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为“心即理”,万事万物皆由心而生发。“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自杂谈》,其与朱熹所说的理为天地、人物存在之本是先于宇宙而存在的明显不同。结果,朱熹主张由道问学,强调格物致知,即穷物理,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以为人的道德水准必将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增进。陆九渊说“明心”,要尊德性,强调为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增进知识,而是为了实现道德的至高境界,因此,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把握,都不可能直接有助于实现增进道德境界的目的,因为人的本心就是道德的根源,因此只要扩大、完善人的良心结构就能实现增进道德的目的。(从当前德育范式来看,学习知识的多寡并不决定道德水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为公的公仆并没有高深的知识,但是,知识的深浅有助于增长道德水准,不过,这是由于学习者不把学作为致知目的而作为完善德性的追求之果。朱熹本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道德教育,而这种定为方式决定了难以达到道德的较高境界。)(心学太可怕了)。
2、第不需要外在的神。没有一个外在的高于我心的另外一个真理的客体存在、真理的本体的存在。这就是中国人特别,特别可怕的。就是魔鬼为什么在中国如此得胜的原因。就是每个人都是个小基督。我的心是最高的标准,我的心是万物的尺度,是万事的尺度。我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我怎么来都是对的。所以从邓小平到今天,相当于从朱熹到王阳明。朱熹那个时候还有点规范,存天理,灭人欲嘛。王阳明说这个不行,他就发明了这么一套道理。这套道理根本不复杂,就回到创世界三章四节。就是你们像神一样,你们的心知道善恶。这是地地道道、清清楚楚、彻彻底底魔鬼的话语。人心成了万物的尺度,甚至成了上帝的尺度。这是心学的第一个罪恶,就是心高于神。
3、他认为,精纯专便能体现精妙,便能达到澄明状态,便能知其精便能知其神妙,便能精诚如神,其实,也就是能悟己之心,到达“致良知”的境界。
4、浮躁的年代,王阳明的三句话就会让你的心静下来~
5、心即理。受到陆九渊思想的影响,王阳明也提出了“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思想。所谓心即理,王阳明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圣人之道,就是宇宙间最高的“天道”。正所谓“心即道,道即天。
6、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名声在外,但是晚年的时候,陪伴她的却是孩子小时候的玩具、画本。她为“事业”奔走一生,最后才发现,孩子才是她内心最柔软的温情。
7、阳明心学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指导,为我们提供方法论。
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9、第三个方面心学的罪恶。就是知行合一。我的心很脏,我的心很坏。但我又把他神话了、美化了。你要停留在这个地步,像佛教一样去修行还好。不!王阳明自以为他胜过了佛学,我要实践!一个罪恶的欲念,一个罪人的心意一定要实践,导致的后果就是今天中国出现的普遍的、狰狞的末世景象。这就是他们的信仰,他有了这个东西他们一定做。有人说胆太肥了,这两个。胆能不肥吗?这是他的信仰啊。现在的问题是:人的心到底是什么呢?你的心凭什么是真理?你的心凭什么要凌驾于别人的心之上?你的心凭什么要凌驾于上帝之上?
10、而王守仁最赏识的弟子王畿,则开创了浙中王门。(心学太可怕了)。
11、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2、其次,王阳明主张知行合反对知与行分离,这劝告人们不要忽略思想上的不善念头,以免导致恶行出现;同时,他主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就告诉人们,知、思与践行是统一的,有好主意才会有好的行动,而好行动体现了好的主意。
13、江右王门、浙中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闽粤王门、北方王门、泰州学派,并称王门七派,各有不同。其中比较出名的是江右、泰州、浙中三派。
14、这是王阳明晚年最为珍视重视的提法。怎么叫“致良知”,有总结的四句教:
15、 现在商品琳琅满目,白条、花呗满天飞,说的好听是提前享受,但是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那就收不住手了。
16、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朱熹被大家称之为朱子,说明他的学问确实非常高深,他讲究存天理灭人欲。可是他本人却娶了俩尼姑做小妾,既然你主张灭人欲,为什么还要公然违反这种说教呢?
17、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
18、 定期清理家庭卫生,只留下必备的东西,你慢慢就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东西,都不是必需品。定期审视自己的人生,才发现,有那么多占据自己精力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任何价值。
19、看看蓝天、白云,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任何时候,都记得多往好的方面想,让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加宽广豁达!
20、因此,阳明心学对“存天理,去人欲”的正确解释就应该是:一方面,我们要了解更多的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对内心保持更多的觉知觉照;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去除内心世界那些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
21、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
22、但是那位帮助他很长时间的亭长,却只得了一个“小人”的评价。
23、但是圣经第十个方面告诉我们,人的心需要什么。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我们心里。愿基督的平安在我们心里做主。愿基督的神的道长随我们心里。在王阳明的心学里面这一切是都容不下的,因为他已经满了呀。我们感谢上帝,他来给我们心来做主。让我们的心真的有一个超越于我们的标准。然后那个标准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开心不开心。你真正凭着信心,你愿意去顺服他。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信心,你住在心学的世界里面,哪意味着什么?我的心永远做主。这就是中国人跟人之间是狼啊,你不用跟我讲意识形态的谎言。谁相信谁啊,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的心不一样嘛,凭什么你的心在我的心里面做主?还有一点,一旦我的心,我的心思、意念和绝对真理,和圣经、和福音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一定消灭福音,保留我的心。
24、一个人想要成为自己,就一定懂得克制自己,有一分本事吃一分饭。
25、程朱理学还达不到使宋朝衰弱的高度。至于程朱理学跟宋朝的衰败,我认为是没有必然关联的。理学只不过是一种思想学术,完全上升不到国家存亡的层面。而且宋朝其实并不是弱小的一方,宋朝的经济始终都非常发达。宋朝最大的问题,其实是重文轻武。程朱理学绝对不能代表文人,他们只是文人中的一个分支而已。
26、王阳明的哲学的第二个部分是什么呢?就是天下归天下归我。那这个是什么意思?那这就是马太福音魔鬼的另外一个计划啰,魔鬼把耶稣带到高山上,把万国的荣华、世上的万国给他看。你要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给你。多么多么的清晰啊,王阳明是典型的、地地道道、彻彻底底的魔鬼之子,他供应的中国人的就是这两套思想:用心学战胜基督,然后呢,用世界取代天国。这就是王阳明了,而王阳明的这两套东西就是今天两位主席在中国正在疯狂的、前所未有实践的东西嘛。但无独有偶,最早的王阳明就是拉班。那你面对拉班怎么办呢?
27、可以想见,考试以前的王阳明,已经承担了人们多重的期待,按李宰相的揣测,王阳明一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就以开玩笑的方式来缓解,他对王阳明说:“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做来科状元赋。”王阳明也真不含糊,提起笔来就写了一篇,以至在座的诸位大老,连连惊叹:“天才!天才!”
28、第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于至善,这实质上是个道德修养与实践的过程。
29、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是,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其实,我们的心并非如此的脆弱,只不过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
30、儒学是为己之学,心学也不例外。将心学知行合一是可以让人受用的,从王阳明此后的行为上,就可以看到其受用之所在。
31、画家了解之后,长叹一声,丢掉画笔,再不作画。
32、这提醒人们,在行动中要注重经验的合理性,在认知中注重与行动的结合。中国古人似乎一直都不喜欢高高在上的抽象理论,不喜欢浮夸地谈理论,而是非常重视理论施行的实际效果,注重认知、理论与实际行动的结合,以及理论的践行效果,重视思而后行,又重视动中的智慧,知行结合才是聪明的行为方式。
33、讲究名正言顺是中国的特色,思想家们都想争儒家正统的地位。朱熹为了宣扬他的思想,减少反对他的阻力,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篡改《大学》,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解释。其实他的思想跟儒家的思想有很大的背离了。
34、我们的心本来是没有善也没有恶的,首先是起心。起心之后就有了识别的善恶之分。
35、好比孝顺父母,心中有这个意念还不能算作孝,必须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体现,并且在孝顺父母的过程中,奉养得宜,让父母舒适满意,这就是实践。表面上看这个实践好像是在对客观的父母进行作用,其实是对自己的本心进行作用,万物皆在本心。这个孝顺父母的天理并不是在父母身上得到的,父母也没有教我们要我们孝顺他,这是纯粹发乎没有私心物欲的良知。而且父母死后,我们的孝顺之心也不因此消失。
36、时下的生活弥漫着功名利禄的氛围,有了钱希望有更多的钱,有了权希望有更大的权,对房子、车子等等都是不知餍足,而一点点的不满足就足以让人辗转反侧焦虑异常,物质的丰富之下,人们普遍的感觉是浮躁,浮躁久了就生暴躁,暴躁久了就生暴戾。对于这种情况,也许正需要王阳明的心学,当人们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之时,就不会被外界所左右,从而就能生活得自得其乐。
37、自古及今文承武备者寥寥,王阳明文成不第之时,悟道贬谪之所。荡流寇,绥清玉宇;平叛逆,社稷复安。以不世之功而远谗毁;扬知行合一而箸心学。遂成莘莘学子,学习之典范。学而博古,思则通今,明阴阳而知顺逆;料在人先,法取自然,驭常情知行合一。
38、笔者认为,王阳明对《尚书·大禹谟》所记载的帝舜传给大禹的“十六个字诀”从心学方面的创新性解释,最能体现他的理论贡献。王阳明明确地解释说:
39、人心最难直视,佛魔也只在一念之间,一旦沦陷在欲望之中,就永远没有回头的余地。
40、昔建安风骨,魏晋风流,世崇清谈,俗媚风雅。弄玄虚互捧相高;逢乱世于国何益?
41、在王阳明看来,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关键是很多人的良知被遮蔽了。有个典故,王阳明抓住一个小偷,他不是简单粗暴地打屁股教育,而是想以德服人,于是大吼一声:把你的良知交出来!
42、孟子辟杨、墨,至於「无父无君」。二子亦当时之贤者,使与孟子并世而生,未必不以之为贤。墨子「兼爱」,行仁而过耳;杨子「为我」,行义而过耳。此其为说,亦岂灭理乱常之甚,而足以眩天下哉?而其流之弊,孟子至比於禽兽夷狄,所谓「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也。今世学术之弊,其谓之学仁而过者乎?谓之学义而过者乎?抑谓之学不仁不义而过者乎?吾不知其於洪水猛兽何如也!孟子云:「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杨墨之道塞天下,孟子之时,天下之尊信杨墨,当不下於今日之崇尚朱说,而孟子独以一人呶呶於其间,噫,可哀矣!韩氏云:「佛老之害,甚於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於未坏之先,而韩愈乃欲全之於已坏之后,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矣。呜呼!若某者,其尤不量其力,果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矣。夫众方嘻嘻之中,而独出涕嗟,若举世恬然以趋,而独疾首蹙额以为忧,此其非病狂丧心,殆必诚有大苦者隐於其中,而非天下之至仁,其孰能察之?其为《朱子晚年定论》,盖亦不得已而然。中间年岁早晚诚有所未考,虽不必尽出於晚年,固多出於晚年者矣。然大意在委曲调停,以明此学为重。平生於朱子之说,如神明蓍龟,一旦与之背驰,心诚有所未忍,故不得已而为此。「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盖不忍牴牾朱子者,其本心也,不得已而与之牴牾者,道固如是,不直则道不见也。执事所谓决与朱子异者,仆敢自欺其心哉?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故言之而是,虽异於己,乃益於己也。言之而非,虽同於己,适损於己也。益於己者,己必喜之;损於己者,己必恶之。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於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小人之过也必文。某虽不肖,固不敢以小人之心事朱子也。
43、他除了重视开设传统的“读书”课程来发展儿童的智能外,还倡议开设“歌诗”、“习礼”和“考德”等内容。
44、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45、这碗饭韩信记了一辈子,后来封侯之后,以千金回报。
46、 原来,僧人拿到报酬之后,下山去花天酒地,金钱很快用完,但是欲望却越来越大,最终一步步沦陷下去。他偷盗、抢劫、无恶不做,最终锒铛入狱。画家了解之后,长叹一声,丢掉画笔,再不作画。
47、所以,在王阳明看来,“理”不在外部事物,而在人的心中,是心中的道德良知。王阳明说:“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传习录》)他认为,理不是朱熹说的“天理”而是人心中的道德意识。
48、同样聪明的王阳明的心学完全是靠批判朱子之学发展起来的,但是在刚开始他至少在表面上他也不敢和朱熹的思想分道扬镳,因为当时的程朱理学是主流,科举考试考的就是这些东西,为了减少阻力,他写了几本书,《大学古本》,说心学才是儒家的嫡传。《朱子晚年定论》,说朱熹晚年已经逐渐象心学靠拢了,又把儒家按照自己的心学理论进行解释。举一个例子,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罗钦顺就对此进行了质疑,王阳明很委屈,表明了心迹说道
49、王阳明打倒了三流的朱熹,东方柏拉图。但是打倒了三流,就能成为一流吗。非也。王阳明并没有返回到老庄孔孟的那个一流和二流思想界。他走向了和朱熹平行的另一种三流世界:解构。打倒了朱熹,也顺带这把孔孟之道也全拆除了。甚至是四流,困而不学以为知。
50、这是儒家文化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遭到最严厉批判的六个字,也是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被误解乃至曲解得最严重的地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理”通常被解释成封建礼教,而“人欲”往往被理解为人的基本欲望。
51、原来,僧人拿到报酬之后,下山去花天酒地,金钱很快用完,但是欲望却越来越大,最终一步步沦陷下去。
52、一味地与爱人争辩,那么,即便你在言语上赢了对方,也终将会输了婚姻。
53、先说第一方面,王阳明的心学是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思想,所以,历史上有“陆王心学”之说。当然,王阳明所继承的陆九渊的思想只是主要的方面,而他所继承和发挥的是整个两宋理学家们的思想,特别是扬弃了二程(程颐、程颢)和朱熹的思想。
搜索更多
54句心学太可怕了精选相关文章
相关热门文章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发送邮件,我们会及时对已转载的信息做删除处理。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